療癒系塔羅線上占卜

療癒系顧問:六個生活卡關常見煩惱,換個角度就能放過自己

過度努力人生的常見煩惱及解決方案

拖延症:順從感覺的力量

📍拖延症

常常源於做當前事項時,感到『心理』有所卡住,感覺不對、就是不想做!
最常出現的心理關卡通常是『完美主義』,會讓人感覺畏懼、還不是時候、還沒準備好,各種想太多給自己心理壓力。

其實破解方法很簡單:順從自己的感覺
 
例如,今天你就是很想做某件事,但你有很多『但是』。
就代表你真的很想做才會一直卡在心裡,產生焦慮,何不直接來個初階行動做出 demo,測驗 MVP?
 
反正只是個 demo 沒有所謂完不完美,大家會理解的 😆。
 
另一個例子是你感覺好累、好焦慮,但你不得不做。
那不如真的不做,去做點讓自己開心舒服的事,釋放焦慮。


當你開心到了一個臨界點,你自然就會接著把原本該做的事做完了。

就像吃一個喜歡吃的東西,吃太多自然會膩一樣,會自然的想換換口味。
 
正所謂『廢到深處,自然上進』🌼。

不敢休息與玩樂:勞逸結合的重要性

📍休息、玩樂,不做廣義上的正事,容易產生罪惡感。

社群媒體太發達的年代,總讓人感覺每個人都很成功上進、充實不會耍廢。

拿成功人士的生活習慣來評價自己生活習慣的優劣:早上起床滑手機就是錯的,早睡早起才是正確的,做某事就是浪費時間、沒用的。

其實,這些來找我聊療的人,本身內在驅動程式就是『努力』、『上進』、『執行力強』。並不會因為不小心沉迷社群軟體、遊戲、小說、看短影片而變成不再認真努力的自己。
 
我們不是機器人,很難維持穩定的精力輸出,適時的勞逸結合才是好事。
 
《歡迎光臨天才城市》裡提到,許多天才都是透過不停的散步,來激盪腦力。
 
正如我數位遊牧時的生活,因為能中斷工作,轉換整個心情和腦袋,產出的東西更有創意,執行力更強。

生產力與效率焦慮:多任務處理的藝術

📍生產力低落、做事不夠有效率、不夠有計畫性的焦慮
 
我發現,會害怕自己過度耍廢的人,同樣會有的焦慮是把『生產力、效率』奉為圭涅。
 
舉我的例子來說,當主線任務卡住、想拖延,但又閒不下來做非主線任務時,我做支線任務就是我的另類休息時光。
 
以效率和持續度來說,表面看起來我完全是亂來。
好像沒有計畫東做一點西做一點,根本就是半途而廢、三分鐘熱度的典範,P 到極致的 P 人。
 
但跟我聊過之後,就會理解我的『一魚多吃』邏輯:
主線支線任務同時領,找出共同的任務目標,做一次同時交付多樣任務。
 

也會了解我順應天時地利人和『順勢而為』的做事邏輯,就像小時候老師一定會教你:這題卡住了,就先去做別題,說不定答案就在其他題目裡。

而且相對來說,你都卡在這了,那就代表冥冥中宇宙在暗示你現在不是時候,何必死嗑到底呢?

所以很多時候有些朋友會覺得我一會要幹嘛,一會又要幹嘛,結果中間好像消音,但過一段時間之後突然又一次交完好幾個任務。

又會很驚訝的問我,我是如何高效率在這麼短時間內,這麼有動力的完成很多事?

其實完全不是大家想像的那個樣子。

成功與失敗:非線性成長的認識

📍要成功好像就只能持續努力,不能輕言放棄
 
改變選擇,就是半途而廢?
下一步沒有顯著成長 = 失敗?
 
總是過度鞭策自己,反而容易失去幸福感。
其實,人的成長本來就不是線性的。
 
以最近脆上流行的幾歲做什麼、收入多少的貼文來看,豐富有趣的人生是經過高潮迭起、一波三折、峰迴路轉的歷程。
 

薪水也不是完全的直線上漲,一條路走到黑的反而很少見。

真的線性成長的人生故事,我想大家也不會覺得有趣吧?

千篇一律的人生勝利組模版,真的是你想要的嗎?

 
適時地放棄、轉彎,在生活中才是常態。

盲目建立目標:未經檢視的努力

📍人總是對正面思考想得太簡單

分享我們家長輩跟我講的:
大部分正向鼓勵的詞彙都是上位者要鞭策下位者努力生產的雞湯。

仔細想想每個正面詞彙的相反詞,就會意識到或許這樣才是更幸福的。

舉例來說:
『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』
但有時候『以退為進』往往能取得比預期更大的好處。

『一事無成』
每件事看似都沒成功、沒持續,但就是能活得好好的,又厲害又幸福!

或許他的生命經驗,還豐富到能出一本『我是怎麼失敗的』

比市面上千篇一律的成功學有趣又實用很多吧~

也或許達文西的多才多藝,就是一種『半途而廢』而大放異彩的結果😆

冒牌者心理:接受稱讚與自信

📍不習慣稱讚,也不習慣被稱讚的冒牌者心理
 
台灣人好像真的很少被誇獎。
 
很多人長大之後只要被誇獎,都不會當真、不會覺得是在講自己,更多覺得對方是在客套。
 

在打壓式教育環境中成長,再加上愛比較的社會風氣,害怕被批判的『完美主義』就此產生。

導致許多人失去了閃閃發光的自己。

 

總是覺得自己的成就不值得稱讚,卻忽略了自己所經歷和達成的一切。

最常出現的惡性循環就是:
當被人稱讚 95 分,自己卻覺得自己只有 65 分。
害怕別人會發現中間缺失的 35 分而產生焦慮。

想在別的事上更加努力,想辦法補齊那 35 分的空缺。

卻因焦慮產生拖延症,自己談起自己的成就也總是忍不住自我解嘲:這沒什麼。

人就是這樣容易自己降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價值 🥹

常出現的實際案例,就是在撰寫履歷、介紹自己上。

包括我自己,偶爾也會覺得自己寫在履歷上的數據、經歷根本沒什麼,有什麼厲害的嗎?
有些成就數據,會不會其實是團隊合作佔關鍵?

『每件事的成功一定有一個關鍵原因,只是你沒有找到而已。』
只要找到自己的不平等優勢,自然從中產生底氣。

比起履歷上一串串需比較未知的成效數據,或許這些經歷跟你人生目前為止的 why, what ,how 相關,才會是你最大的自信來源。

畢竟這代表著你知道你的每一步都是為了什麼。

也是面試官從你履歷自傳中辨別你價值的關鍵因素。

我敢保證 80% 的人,都不夠了解自己人生目前為止做的選擇是為了什麼?有什麼關聯?

只有像一顆冉冉升起星星的另外 20% 人,才會明白。

總結:改變思維模型,生活更美好

在《底層邏輯》中,有一段話區分了普通人、優秀的人、頂級優秀的人的差異之處:
「普通的人改變結果,優秀的人改變原因,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。」
 
你準備好改變自己的模型了嗎?

FAQs

1. 為什麼會有拖延症?

拖延症通常源於心理上的卡住,例如完美主義會讓人感到畏懼和壓力。順從自己的感覺,嘗試初階行動可以有效緩解。
 

2. 如何克服生產力低落的焦慮?

克服生產力低落的焦慮需要學會多任務處理,找出共同的任務目標,合理安排時間,並保持自我管理能力。
 

3. 如何應對冒牌者心理?

應對冒牌者心理需要接受稱讚和自信,認識到自己的獨特價值和不平等優勢,從中產生底氣。
Picture of Kelsi

Kelsi

生活體驗家.aka.社恐宅女
游牧旅居兩年
無時間軸 裸辭生活實驗中

#療癒生活 #規則駭客 #科技玩家

『沒有不可能,只要我想要』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