療癒系顧問:六個生活卡關常見煩惱,換個角度就能放過自己
過度努力人生的常見煩惱及解決方案
拖延症:順從感覺的力量
📍拖延症
常常源於做當前事項時,感到『心理』有所卡住,感覺不對、就是不想做!
最常出現的心理關卡通常是『完美主義』,會讓人感覺畏懼、還不是時候、還沒準備好,各種想太多給自己心理壓力。
就代表你真的很想做才會一直卡在心裡,產生焦慮,何不直接來個初階行動做出 demo,測驗 MVP?
當你開心到了一個臨界點,你自然就會接著把原本該做的事做完了。
不敢休息與玩樂:勞逸結合的重要性
📍休息、玩樂,不做廣義上的正事,容易產生罪惡感。
社群媒體太發達的年代,總讓人感覺每個人都很成功上進、充實不會耍廢。
拿成功人士的生活習慣來評價自己生活習慣的優劣:早上起床滑手機就是錯的,早睡早起才是正確的,做某事就是浪費時間、沒用的。
生產力與效率焦慮:多任務處理的藝術
也會了解我順應天時地利人和『順勢而為』的做事邏輯,就像小時候老師一定會教你:這題卡住了,就先去做別題,說不定答案就在其他題目裡。
而且相對來說,你都卡在這了,那就代表冥冥中宇宙在暗示你現在不是時候,何必死嗑到底呢?
所以很多時候有些朋友會覺得我一會要幹嘛,一會又要幹嘛,結果中間好像消音,但過一段時間之後突然又一次交完好幾個任務。
又會很驚訝的問我,我是如何高效率在這麼短時間內,這麼有動力的完成很多事?
其實完全不是大家想像的那個樣子。
成功與失敗:非線性成長的認識
下一步沒有顯著成長 = 失敗?
薪水也不是完全的直線上漲,一條路走到黑的反而很少見。
真的線性成長的人生故事,我想大家也不會覺得有趣吧?
千篇一律的人生勝利組模版,真的是你想要的嗎?
盲目建立目標:未經檢視的努力
📍人總是對正面思考想得太簡單
分享我們家長輩跟我講的:
大部分正向鼓勵的詞彙都是上位者要鞭策下位者努力生產的雞湯。
仔細想想每個正面詞彙的相反詞,就會意識到或許這樣才是更幸福的。
舉例來說:
『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』
但有時候『以退為進』往往能取得比預期更大的好處。
『一事無成』
每件事看似都沒成功、沒持續,但就是能活得好好的,又厲害又幸福!
或許他的生命經驗,還豐富到能出一本『我是怎麼失敗的』
比市面上千篇一律的成功學有趣又實用很多吧~
也或許達文西的多才多藝,就是一種『半途而廢』而大放異彩的結果😆
冒牌者心理:接受稱讚與自信
在打壓式教育環境中成長,再加上愛比較的社會風氣,害怕被批判的『完美主義』就此產生。
導致許多人失去了閃閃發光的自己。
總是覺得自己的成就不值得稱讚,卻忽略了自己所經歷和達成的一切。
最常出現的惡性循環就是:
當被人稱讚 95 分,自己卻覺得自己只有 65 分。
害怕別人會發現中間缺失的 35 分而產生焦慮。
想在別的事上更加努力,想辦法補齊那 35 分的空缺。
卻因焦慮產生拖延症,自己談起自己的成就也總是忍不住自我解嘲:這沒什麼。
人就是這樣容易自己降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價值 🥹
常出現的實際案例,就是在撰寫履歷、介紹自己上。
包括我自己,偶爾也會覺得自己寫在履歷上的數據、經歷根本沒什麼,有什麼厲害的嗎?
有些成就數據,會不會其實是團隊合作佔關鍵?
『每件事的成功一定有一個關鍵原因,只是你沒有找到而已。』
只要找到自己的不平等優勢,自然從中產生底氣。
比起履歷上一串串需比較未知的成效數據,或許這些經歷跟你人生目前為止的 why, what ,how 相關,才會是你最大的自信來源。
畢竟這代表著你知道你的每一步都是為了什麼。
也是面試官從你履歷自傳中辨別你價值的關鍵因素。
我敢保證 80% 的人,都不夠了解自己人生目前為止做的選擇是為了什麼?有什麼關聯?
只有像一顆冉冉升起星星的另外 20% 人,才會明白。